谷歌温州代理商-温州谷歌代理商-谷歌温州推广-温州谷歌推广-网站建设-小语种建站谷歌推广
联系人:邓先生
手机:086-15858758563
邮箱:621023874@qq.com
QQ:621023874
邮编:325000
1. 利用声音和触感唤起用户的情感
这里的声音特指“Hero sounds”,用于衬托一些喜庆的、重要的高光时刻,它们常被用来激起用户的情感,或烘托一种喜悦的气氛,从而塑造产品或品牌在用户心中的形象。以下场合适合使用 Hero sounds:庆祝用户进行了某项操作;欢迎用户使用新的应用程序或体验;确认用户成功使用某款产品。——《谷歌声音设计指南》
声音可以被用来传递成功、成就或获得回报等信息。谷歌指南中提到,Hero sounds出现的次数不应该频繁,否则无法突出其重要性。通过在同样的环节提供同样的声音特效,久而久之用户会将这种提示音与成就感挂钩,从而增加对产品的粘性。如每成功更新一次应用程序就会出现庆祝的声音特效,或者每次待办事项标记为完成后就会出现庆祝的提示音。
不管我们是否注意到这一点,我们所听到的产品的声音与自己的感觉都是相挂钩的。无论是手机发出的“叮咚”的消息提示音,还是MacBook的废纸篓在清空时发出的揉纸的声音,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情绪,也帮助我们更加了解用户界面上发生的一切。
触觉特效可以和声音特效配合使用,也可以单独使用。举个例子,在手机黑屏的时候,触觉是唯一一种可以对用户提供反馈的方式。和其他特效配合使用时,触觉特效应该强有力、传达愉悦的情绪。——《安卓触觉设计指南》
除了声音之外,触觉设计(如震动)也是一种刺激感觉的好方法,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完整的体验。用户可以通过触觉提示来尝试、学习使用某一款产品。在有了不同的触觉体验后,我们将会对产品的某些功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。
举个例子,如果某个用户通过APP进行付款,但在付款过程中出现了错误。这时候APP会进行一连串紧张、短促的震动,对用户进行错误反馈。当用户熟悉了这种震动模式之后,下一次再感受到这种震动,就会立刻知道付款出现了问题。
产品设计师很容易忽略声音和触觉这两个板块,而过度专注于画面。但这两个板块却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效果,可以为用户体验锦上添花。
2. 通过动图表达独特的风格、塑造个性化品牌体验
图片来自Material
动图可以增加用户的好感,在互动中为用户增加个性化体验,也可以表现品牌独特的风格。——《谷歌手势设计指南》
动图是我自己设计的产品Confetti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,这是一款运动追踪APP,是为那些追踪自己生活习惯的用户设计的。在设计这款产品时,我希望可以为用户创造出一种满足感,鼓励他们培养好习惯。在这款APP中,我大量使用切换功能,通过不同的手势,界面或进程可以平滑过渡,使用起来非常便捷。当一个好习惯完成时,还会出现彩屑动画飞舞的特效,加强用户的满意度。
简言之,动图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场景,通过过渡和变化的特效吸引用户。
动图可以强化两种元素之间的联系,实现快速切换,迅速解决特定的任务。动图可以让用户专注于眼下最重要的事,不被其他因素所干扰。——《谷歌手势设计指南》
在2020年,你的产品可以在一秒之内激怒用户。正如塔拉斯·斯凯斯基(Taras Skytski)在《用户体验设计中动画使用的终极指南》中指出的那样:“众多研究发现,界面动画的最佳速度在200到500毫秒之间。这一数字是通过研究人类大脑运行机制所得出的。100毫秒及以下的动画因为速度太短而无法被识别,而超过1秒的动画则会造成一种延迟感,让用户感到不舒服。”
通过动图及产生的动画效果(如切换)可以改善用户体验,同时保证可以迅速找到需要的版面,而不被其他信息干扰。但如果动图及切换画面的过程增加了不必要的等待时间,又不能改善体验,那么这种环节就没有必要存在。
3. 通过图像进行交流,并区分和突出产品特性
图片来自Bribble|制图Elena Petkovska
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验:打开一个界面,里面充斥着太多文字和太少的图像。在用户体验设计中,展示画面比阅读文字效果更好。用户不希望通过阅读来理解一款产品,而是希望通过图像对一款产品进行直观的视觉理解。
你所选择的图像应该能够清晰地展示产品特点,不管是用户自己上传的图片,专业摄影师的图片,还是插画风格的图片,它们都应该能直观展示产品外观,反应产品的特点。——《谷歌图像设计指南》
APP里的插图和所有的视觉元素一样重要,好的图片可以让用户界面更加生动,使用户体验更加完善。恰当的图片还能展示品牌风格,成为无声的“故事讲述者”。
我们应当有目的地使用图像,作为总体内容的补充而非替代。照片或者插图最好能够传达足够的信息,如产品外形、风格,APP的用途,状态等。媒体界有这么一句话:一张图片抵得上1000个字。你可以在Unsplash、Pexels、Adobe Stock等网站上找到高质量的图片。
4. 关注产品的像素密度
图片来自Material
用户界面设计中应该关注产品的像素密度,让界面可以适应不同的屏幕。——《谷歌像素密度设计指南》
像素密度(PPI)是用来衡量每物理英寸的像素数。另一个常用的单位是DP(Density-independent pixels,有时候简称为DIP)。像素密度=屏幕宽度或高度(以像素为单位)/屏幕宽度或高度(以英寸为单位)。
在设计界面时,我们不应该只关注像素,还应该关注不同设备的像素密度。这样可以让我们在做设计时保证元素适当缩放,以适应不同屏幕的尺寸。
举个例子,我们现在有一个按钮素材资源,大小为200 x 50 px。在一个160ppi的屏幕上可以原画显示;在一个320ppi的屏幕上它就会扩大成400 x 100 px,相当于原始素材的两倍大。
通过以上例子我们可以了解,在像素密度不同的屏幕上,素材呈现的状态是不一样的。在实际应用中,素材可以会被放大三倍甚至四倍,如果素材不够清晰,就会在拉大后虚掉。这就需要我们在选择素材时格外谨慎,尝试在不同设备上打开并检查。
素材密度如何适应屏幕尺寸?举个例子,iPhone XS Max的屏幕是414 x 896 pt,注意这里的尺寸是物理尺寸pt,而非像素。如果以像素为单位计算,那么它的屏幕是1242 x 2688 px。所以当我们为iPhone XS Max设计应用产品时,我会首先考虑用414 x 896 pt的素材,然后在输出素材时将其乘以3。
5. 考虑设计在线/离线状态
图片来自Material
离线状态可以让用户知道这款应用程序没有连接网络。如果你的产品有一些功能需要联网使用,你最好能向用户明确显示连线状态。——《谷歌离线设计指南》
离线访问功能是设计师经常忽略、对用户体验影响却非常重要的一环。虽然有些功能离线也可以使用,但是在能联网的时候,最好还是主动提示用户,推荐他们连接网络。
如果有可能的话,要提前告知用户下载相关信息,以便脱机访问。最常见的例子就是Spotify等音乐应用程序,它允许用户下载歌曲,以便在没有网络的时候也能继续听歌。
假如你的产品不像Spotify或者Netflix那样需要下载具体内容,你可以发挥创意来设计在线、离线两种模式。
谷歌浏览器在离线页面提供恐龙游戏就是一个著名的例子(在谷歌浏览器连网的过程中,离线画面会出现一只霸王龙,按空格键或者向上的箭头就能控制霸王龙——译者注)。这个小游戏填补了用户等待连线的时间,将消极体验转变成了积极体验。
6. 总结
我希望这份设计指南可以为你提供一些想法。除了谷歌的设计指南之外,我们还可以在IEM Carbon、Zendesk Garden、Workday Canvas等网站找到关于用户界面和用户体验的设计指导,在这一领域进行更深入地探索。
原文作者:Danny Sapio,原文标题“10 Key Takeaways from Google’s Material Design Guidelines”